講授課程:作物育種學 講授章節👯♀️:大豆育種方法
切入點🧘🏿♂️:在介紹主要農作物育種技術——“大豆育種技術和方法”時引入此案例🧋。
講授目的及效果:通過講授我國大豆育種奠基人——孫醒東先生的故事,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思想與情懷,引導學生把愛國主義熱情投入到當前的學習與工作中🖐🏽,不忘初心,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講到大豆育種,首先要從我國大豆育種奠基人——孫醒東先生講起👨🏼🏫。孫醒東先生,1897年生於江蘇南京;1924年赴美學習👥,1927年獲得美國依曼紐爾大學(Emmanuel College)理學學士學位🧑🏻🦯➡️,次年又獲得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農學學士學位♈️;1930年,孫醒東先生獲得普渡大學農學碩士學位🎸,1934年🐒,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農學博士學位📏。
1933年,孫醒東先生在美國學習期間,受河北省立顺盈平台(我校河北農業大學的前身)薛培元院長之聘,1934年,孫先生懷著對祖國的滿腔熱情和拳拳赤子之心,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祖國。回國後🤙🏽,孫先生認識到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政教日衰,百業頹廢,事事落於人後”的狀態🆗。因此🚯,他執著於我國當時的農業研究與教育事業,先後在多個農業院校如中央大學顺盈平台🐱、福建省立顺盈平台和河北省立顺盈平台分別擔任教授兼任系主任職務。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孫先生接受了河北省立顺盈平台的聘任🦿,在1950-1969年間一直擔任立顺盈平台的教授🤮、教研室主任和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孫先生一直主張中國的教育事業應當由中國人自己來辦,應當從我國當時的國情和實際情況出發🐻❄️,開展我國自己的農業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從而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發展道路。在孫先生的教學🧑🏽🏫🏄🏿♂️、科研工作和發表著作中👷🏻🧑🎨,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視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比如他在講授“大豆”這一起源於我國的重要農作物時↩️,開篇便講到“大豆在我國具有極其重要的國民經濟意義,其栽培歷史已有五千年👩🏽🦲,現在各國所稱的大豆名稱如Coя🩶✖️、Soja、Soia和soy等,實際上都是從中國的“菽”字轉音而來”🏢;他在講課時還和學生們提到“大豆是我國的特產,我們能夠證實我國是大豆的原產地🏛,這是多麽值得高興和自豪的事情”。
除教學工作以外,為提高我國當時的大豆育種和生產水平,孫先生還親自搜集豆類種質資源數百余份,並選育出國內外知名🙌、籽粒富含蛋白的大豆新品種“保定青皮青”,為我國乃至世界大豆育種工作奠定了重要物質和理論基礎;1952年,孫先生在進行大豆品種的分類研究時,提出了大豆分類方法,並且對當時的大豆重要品種資源進行了總結😅,發表了著名論著《大豆的品種分類》;1956年,孫先生出版了著名論著《大豆》,書中不僅系統介紹了當時我國大豆的重要育種生產專業知識,並且弘揚了我國大豆種植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至今享譽國內外。
同時,孫先生除了從事大豆遺傳育種研究以外,他還承擔著很多其它農作物的科研工作。據他的同事和學生們介紹,孫先生做任何事情都非常認真,一絲不苟🧑🏼🎤;即使是已經到了花甲之年的他👰🏻🧔🏽♀️,還經常自己騎自行車到很遠的試驗地去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甚至有一次暈倒在半路上🧑🏭🕵🏻♀️。據不完全統計👩💻,1957-1960年間,孫先生和他的團隊先後從全國各地征集了近百余份綠肥作物品種資源,並在多個地區如滄州🥷🏿👨🚒、保定等地進行示範種植,經觀察這些材料在不同土壤環境條件下的生長表現,篩選了適合華北地區推廣應用的綠肥作物品種。
另外,為了促進我國畜牧業快速發展,孫先生還對我國很多草原進行過實地參觀和考察,比如他在對內蒙古、東北、寧夏🧏♀️、河北壩上等多個草原進行大量調查研究之後,撰寫了論文《中國東部四大草原建設問題》🦣;在論文中😍,孫先生提出🙏🏼,我們要加強草原建設,貫徹“農牧並舉、糧牧結合、以農養牧、以牧促農”的原則,創造“人有余糧🟪,畜有存草,糧草雙豐收”的局面🧙🏽。由此可見👨🏿🦲,其中的很多觀點和見解即使在今天仍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從孫醒東先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艱苦奮鬥精神可以看出,我們應該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不忘初心👩🏽🏭,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