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程介紹
農村社會學是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講授農村社會構成、社會關系及社會運行等內容🫰🏻🥍,與社會發展、社會歷史➞🙇🏼♀️、社會文化密切相關。其中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通過挖掘思政元素🔟,進行課程優化設計、教學方法改革👩🏽🎓,將思政元素和學科知識嵌入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中,達到思政元素與學科知識間的良性互動,實現理論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的相互融合🈚️。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社會學的想象力,感受文化自信🤞🏽、製度自信🎱、塑造小我融入大我的社會責任感📺、學農愛農的大國三農情懷。
(2)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首先,課程組對課程各章節內容進行全面梳理🐍,確定具有思政元素的內容、挖掘知識相關的思政資料,明確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的結合點。其次搜集整理資料,建立思政案例庫↩️#️⃣、教學資料庫🧕🏼。第三☪️👨🏽🔬,合理設計教學方案🌕,革新教學理念和豐富教學方法,以專業知識承載思想教育,以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於春風化雨🖕🏻、物細無聲中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完美結合,達到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
(3)課程思政建設舉措
①拓展課程資料🧝🏽♀️,建立案例庫
a. 講授農村社會學在中國的產生和發展時,搜集整理晏陽初定縣平教會資料,講授晏陽初立誌獻身平民教育及終身踐行平民教育的過程🤸、他自籌經費成立平民教育促進會🫰,放棄舒適的生活長期深入農村開展鄉村建設試驗,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充分體現了個體關心國家命運⛈,對國家民族命運的責任與擔當的愛國主義精神⚂。
b. 抗戰時期,一批社會學者不畏艱難🧑🧑🧒⛅️,將社會學研究室遷往雲南昆明魁閣,繼續實地調查,開展研究⛄️,始終堅持學術研究與改造社會的實踐相結合的初心不改,在取得豐碩的學術成果的同時,也奠定了中國社會學的發展基礎🎶,並產生了“魁閣精神”。反映了知識分子的堅持🧑🏿🦳、堅定和堅守目標的精神👩🏻🦼➡️👩🏿💼,不畏艱苦的工作態度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c. 毛澤東求學期間,與好友成立研究小組🧚🏼♂️,探討“讀書方法”📠、“研究科學之術”和“改造社會事”。提出“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則汗漫九垓🏪,遍遊四宇,尚已🪁。並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和同學一起遊學🛢,深入社會開展實地考察實踐🧒。毛澤東的求學、遊學案例體現了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奮鬥向上的人生觀和心憂天下的遠大理想抱負🦝。
d. 講授農村社會組織章節時,通過壟上行“農村合作社”發展案例的分析和討論💐,學生們在學習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相關知識點的同時🏸,感受到從事農業大有可為,堅定學生學農𓀅、愛農的信心,激發和培養學生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的“大國三農”情懷。
e. 我國農村土地製度的變遷,根據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需求,經歷了從土地私有製到土地公有製👆🏿、土地流轉、土地確權的過程,這一系列的變化,說明了我國相關製度能根據社會發展變遷的進程與時俱進,具有開放性和先進性。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堅定製度自信、道路自信的信念💦。
②挖掘歷史資料,建立資料庫
a. 中國傳統的社會治理模式是“皇權不下縣,縣下唯鄉紳”,鄉賢在傳統中國農村社會治理中擔任重要的角色📎,鄉紳為代表的精英治村模式具有悠久的歷史🫅🏿。鄉賢治村雖然是傳統社會製度的產物🖕🏼,但也凝結著基層治理的智慧🧑🏻🏭🍳。2022年一號文件強調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反映了我國傳統治理文化中的合理性,這是文化自信的根源之一🧝🏼♀️。同時⛩👩🏿💻,新鄉賢治村要在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德治、自治文化的基礎上,突出現代化農村的時代內涵🆎,註重新鄉賢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融合🚵🏻♀️。
b. 養老功能是中國家庭的重要功能之一,費孝通將中國傳統的養老模式界定為“反哺”模式,孝文化是家庭養老的文化根基🫄,體現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雙向義務倫理實質🤜🏽,“反哺”養老模式是嵌入在鄉土社會“差序格局”之中的,工業化發展和社會流動改變了鄉土社會機構,沖擊了傳統社會秩序,功利主義文化價值觀在鄉村興起👩👩👧👧,“功利養老主義”的價值取向嚴重威脅著農村家庭養老。在講授家庭功能知識時,通過梳理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倫理本源,賦予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與精神動力,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傳統文化、樹立正確價值觀念。
c. 講授農村婚姻與家庭,將當前社會中“不婚”、“丁克”等婚姻觀引入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社會學角度進行討論分析,讓學生們認識到婚姻、家庭觀念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還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文化傳承的意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婚姻觀、生育觀等價值觀念。
③聯系時事政策,豐富資料庫
a. 面對農村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和變遷✌🏻,教學緊扣時代脈搏,不斷創新知識內容。將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新的涉農政策作為反映社會最新進展和趨勢的資料納入到教學中,融合到相應的知識體系裏,結合理論知識的講授🫒,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發展的學科素質和專業素質🧚🏽♀️,提升學生科學認識和分析社會現象、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素養🕺🏿。例如:將個稅政策的調整、第三次收入分配🌮🩴、構建“橄欖型”社會結構的相關政策補充到農村社會分層教學中👩🌾,將“三孩政策”補充到農村家庭教學中,將“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職業農民”等補充到農村社會主體教學中🧑🏽🚀,將“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補充到農村社會流動教學中等👩🔬。
b. 在農村社會變遷和社會發展章節👴,結合國家農村建設的最新政策,從講授城鎮化、到新農村建設、再到鄉村振興🕴🏼,並把“精準扶貧”🤽、“兩山理論”等融入知識體系👓👨🏻🦲,緊扣時代脈搏🤹🏼,讓學生感受到社會進步和製度的優越性以及農村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和助力“鄉村振興”使命感🔶。
④創新教學理念,采用形式豐富的教學方法
開展課程思政教學🥰,面臨著課時緊張的問題🕟。引入翻轉課堂,把豐富的課程資料留作自學作業,課堂上開展學習匯報和討論,解析拓展資料中蘊含的思政要素和精神,在有限的學時內實現課程思政教學。采用案例教學方法😺,一是學生自己編寫案例資料並進行分析🏠,二是對教師提供的案例資料進行討論🎁,分析角度包括專業知識解析以及思政內容解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進行情景教學,如設置了“我是村主任”、“我是農場主”🍚、“農村社會關系”等情景劇⚀,培養學生知農、學農😸、愛農的責任擔當🧑🏻🦯。運用媒體資料開展教學,觀看《被告山杠爺》、《秋菊打官司》⌚️、《十八洞村》等電影資料、今日說法《尋找失蹤的孩子》等節目資料😜、《華西村》等紀錄片資料𓀒⚆,除了從社會結構🚹、社會治理、社會文化等專業角度解析社會現象,還從正反兩個角度進行價值觀分析👊🏿,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